【兀兀穷年是什么意思】“兀兀穷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漫长的一年中,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从事某项工作或研究。这个成语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常用于描述学者、艺术家或研究人员在长期努力中所展现出的执着精神。
一、成语释义
| 成语 | 兀兀穷年 |
| 拼音 | wù wù qióng nián |
| 出处 | 出自唐代诗人韩愈《赠崔立之评事》:“兀兀穷年如不闻。” |
| 含义 | 形容人一年到头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不为外界干扰所动,表现出极大的专注和毅力。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赞美他人的敬业精神或学术态度。 |
| 近义词 | 埋头苦干、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
| 反义词 |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敷衍了事 |
二、成语背景与使用场景
“兀兀穷年”最早见于韩愈的诗作,原意是指人在一年中始终如一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那些在学术、艺术、科研等领域中默默耕耘、不求回报的人。
常见使用场景:
- 学术研究中,形容学者多年如一日地进行研究。
- 艺术创作中,形容艺术家长期投入创作。
- 工作环境中,形容员工踏实勤奋、不浮躁。
三、实际应用举例
| 场景 | 使用示例 |
| 学术领域 | 他在实验室里兀兀穷年,终于完成了这项重要的研究。 |
| 文学作品 | 作家为了写这部小说,兀兀穷年,几乎与世隔绝。 |
| 职场评价 | 这位同事一直兀兀穷年,是团队中的中坚力量。 |
四、总结
“兀兀穷年”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的是长期坚持和专注的精神。它不仅表达了对个人毅力的肯定,也体现了对学术、艺术等领域的尊重。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快节奏、多变化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兀兀穷年”的态度,有助于实现更深层次的成就。
关键词: 兀兀穷年、成语解释、文化内涵、专注精神、学术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