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穷秋塞草腓】一、
“大漠穷秋塞草腓”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原句为“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句诗描绘了边塞秋天的荒凉景象,展现了将士戍边的艰苦环境和孤独心境。其中,“大漠”指广阔的沙漠,“穷秋”意为深秋,天气寒冷、万物凋零;“塞草腓”形容边塞的草木枯萎,显得萧瑟凄凉;“孤城”则突出了边关的孤立无援与战士的孤寂。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战争的残酷与戍边将士的坚韧不拔。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边塞生活的艰难与戍卒内心的思乡之情。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 |
原句 |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遥望玉门关” |
词语解释 | - 大漠:广阔无垠的沙漠 - 穷秋:深秋,气候寒冷 - 塞草腓:边塞草木枯黄 - 孤城:边关小城,孤立无援 |
意境分析 | 描绘边塞深秋的荒凉景象,表现戍边将士的艰辛与孤独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边塞艰苦环境的描写,反映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忠诚与坚韧 |
文学价值 | 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感染力 |
作者背景 |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长描写边疆风光与将士生活 |
三、结语
“大漠穷秋塞草腓”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写实,更是对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体现了古人面对恶劣环境时的坚强意志,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表达。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