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行将就木”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接近衰亡、即将结束的状态。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书面色彩,多用于正式或文学语境中。
一、
“行将就木”出自《左传》,原意是“快要进入棺材了”,用来比喻人快死了,后来引申为事物接近终结或衰败。在现代使用中,既可以指人的生命临近终点,也可以泛指某种状态、制度、时代等即将消亡或被取代。
该成语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庄重感,因此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文章、演讲或正式场合中。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行将就木 |
| 拼音 | xíng jiāng jiù mù |
| 出处 | 《左传》 |
| 原意 | 快要进入棺材,比喻人将死 |
| 引申义 | 事物接近衰亡、结束或被取代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正式场合 |
| 语气 | 庄重、严肃 |
| 使用场景 | 文章、演讲、评论、历史描述等 |
| 同义词 | 岌岌可危、濒临灭亡、寿终正寝 |
| 反义词 | 方兴未艾、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
三、使用示例
- 他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可以说是行将就木了。
- 这种传统工艺已经行将就木,亟需保护与传承。
-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旧的商业模式正在行将就木。
四、注意事项
虽然“行将就木”表达的是“接近死亡”的含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以免显得过于生硬或不合时宜。此外,该成语多用于对事物或人的客观描述,而非带有情感色彩的评价。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行将就木”虽字面意思略显沉重,但在适当语境中可以准确传达出一种事物走向终结的状态,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