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诗派名词解释】“元白诗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主要活跃于唐代中后期。该诗派以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为代表,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倡通俗化、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其作品语言平实、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元白诗派”是指唐代中后期由元稹和白居易所领导的一批诗人组成的诗歌流派。他们主张诗歌应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反对形式主义和空洞无物的辞藻堆砌。这一诗派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推动了诗歌的通俗化发展,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奠定了基础。
元白诗派的作品风格朴实自然,语言通俗易懂,注重情感表达与社会批判。他们的诗作多以讽喻、叙事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元白诗派 |
时期 | 唐代中后期(约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 |
代表人物 | 元稹、白居易,以及张籍、王建等 |
主要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与现实意义 |
创作风格 | 语言通俗、内容真实、情感真挚、注重叙事与讽喻 |
代表作品 |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元稹:《离思》《莺莺传》 |
文学地位 | 推动诗歌通俗化发展,奠定现实主义传统,影响后世文学创作 |
特点 | 反对华丽辞藻,重视生活体验与社会关怀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元白诗派”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及其文学价值。这一诗派不仅丰富了唐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方向与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