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的一篇祭祀诗,收录于《楚辞·九歌》之中。此诗旨在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表达对英灵的哀思与敬仰,情感悲壮,语言凝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原文如下:
> 操吴戈兮被犀甲,
> 车错毂兮短兵接。
> 旌蔽日兮敌若云,
> 矢交坠兮士争先。
> 凌余阵兮躐余行,
> 左骖殪兮右刃伤。
> 雷霆兮电怒,
> 士卒兮奋扬。
> 犬戎兮不御,
> 兵车兮横行。
> 战鼓兮声震,
> 血流兮成河。
> 旌旗蔽空兮敌如山,
> 士气高昂兮誓不还。
> 以身许国兮无悔,
> 英魂不灭兮长存天。
> 呜呼!
> 既生斯民兮,又何忍见其死?
> 愿魂归故土兮,不负忠义之名。
注释与赏析:
《国殇》以雄浑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战场的惨烈景象,展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诗中“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等句,生动再现了古代战争的真实场景;而“士卒兮奋扬”、“血流兮成河”则表达了战士们的悲壮与牺牲。
全诗虽未直接提及具体战役或人物,但通过强烈的意象和激昂的情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
结语:
《国殇》不仅是对亡者的哀悼,更是对忠诚与勇敢的颂扬。它提醒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守护家国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