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荷尽已无擎雨盖全诗

2025-11-03 08:07:34

问题描述:

荷尽已无擎雨盖全诗,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3 08:07:34

荷尽已无擎雨盖全诗】一、

“荷尽已无擎雨盖”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这句诗描绘了秋天荷叶凋零、不再有遮雨的伞盖,象征着盛夏的消逝与秋日的来临。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对友人刘景文的勉励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苏轼在晚年所作的一首抒情诗,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诗中通过对荷花、菊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说明
诗句出处 宋代·苏轼《赠刘景文》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句含义 荷花凋谢,不再有遮雨的伞盖;菊花虽残,仍有傲霜的枝条。
意象分析 - 荷尽:夏日的结束,繁华不再。
- 菊残:秋日的坚持,仍显风骨。
- 橙黄橘绿:秋季丰收的景象。
主题思想 表达对友人的劝勉,鼓励珍惜美好时光,积极面对人生。
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创作背景 此诗为苏轼赠予好友刘景文之作,借景抒情,表达对友情和人生的态度。
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后世影响 成为经典咏叹秋景的诗句,常被用于诗词教学与文学赏析中。

三、结语:

“荷尽已无擎雨盖”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即使在萧瑟的秋日,依然有值得欣赏和珍惜的美好。苏轼以诗言志,用简短的文字传递出深厚的情感与智慧,使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