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是哪天】每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的“国家公祭日”。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尤其是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和平的呼吁。
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国家公祭日的相关信息,以下是一份简明扼要的总结与表格:
一、国家公祭日简介
国家公祭日设立于2014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设立,旨在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同胞,并警示后人勿忘国耻,珍惜和平。这一天,全国范围内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包括升旗仪式、默哀、献花等,以表达对遇难者的深切怀念。
二、关键信息汇总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设立时间 | 2014年12月13日 | 
| 纪念对象 |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及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 | 
| 纪念方式 | 国家公祭仪式、默哀、献花、参观纪念馆、举办讲座等 | 
| 意义 | 唤醒民族记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和平发展 | 
| 地点 |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会场)以及全国各地相关纪念场所 | 
三、延伸知识
除了国家公祭日外,中国还有其他重要的纪念日,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七七事变”纪念日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体系。这些纪念日不仅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强大而努力奋斗。
通过了解和参与国家公祭日的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历史记忆,增强民族凝聚力,也为构建更加和谐、和平的社会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