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夷吾举于士具体典故】“管夷吾举于士”出自《孟子·告子下》中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中提到的“管夷吾举于士”,指的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字夷吾)被从士人中提拔重用的故事。
管仲早年家境贫寒,曾多次尝试做官但未获成功。他与鲍叔牙交好,鲍叔牙深知他的才能,多次向齐桓公推荐他。最终,在鲍叔牙的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任命管仲为相,主持国家大政。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人才选拔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贤才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人即使出身卑微,只要具备真才实学,仍有机会被重用,成就一番事业。
管夷吾举于士 典故总结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孟子·告子下》 |
| 人物 | 管夷吾(即管仲) |
| 背景 | 春秋时期,齐桓公重用管仲 |
| 起因 | 管仲早年仕途不顺,多次失败 |
| 关键人物 | 鲍叔牙(推荐者) |
| 事件 | 齐桓公采纳鲍叔牙建议,任命管仲为相 |
| 结果 | 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强盛,成为霸主 |
| 启示 | 人才需被发现和重用;出身不重要,能力才是关键 |
通过“管夷吾举于士”的典故,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历史人物的成长与蜕变,也从中领悟到识人、用人之道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一精神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