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管宁割席翻译

2025-10-28 02:38:14

问题描述:

管宁割席翻译,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孤军奋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8 02:38:14

管宁割席翻译】“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讲述的是东汉时期名士管宁与华歆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通过管宁与华歆的言行对比,表达了对志趣相投、品德高尚之人的推崇,以及对趋炎附势、志不同道不合者的态度。

一、故事总结

管宁和华歆是同窗好友,两人一起读书、学习。一次,他们坐在竹席上读书,忽然外面有官员经过,华歆忍不住站起来观看,而管宁则继续专注读书,毫不理会。后来,华歆又因为看到地上有金子而捡起来,管宁见状,立刻将两人共坐的竹席割断,表示不再与华歆为友。

这个故事反映了管宁对朋友品德的要求,他认为真正的朋友应志同道合,不为外物所动,不慕荣利。他用“割席”的方式表明自己不愿与志趣不同的人交往。

二、翻译与解释

原文 翻译 解释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地。 描述两人一起劳作的情景。
见一牛曳车,过,宁曰:“此非吾所欲也。” 看到一头牛拉着车经过,管宁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表达管宁对世俗功名的淡泊。
歆悦,遂去。 华歆很高兴,于是离开了。 华歆被外界事物吸引,离开。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管宁以行动表明态度,拒绝与华歆为友。

三、内容分析

“管宁割席”不仅是对个人交友标准的体现,更是对理想人格的一种追求。管宁注重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而华歆则表现出对外在物质和地位的向往。两人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最终的决裂。

这个故事在后世常被用来比喻“志不同,道不合”,强调朋友之间应有共同的理想和道德标准。它提醒人们,在选择朋友时,不应只看表面的亲近,而应注重内在的契合。

四、总结

“管宁割席”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通过简单的行为展现了人物性格和价值观的差异。它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故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坚守原则,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

项目 内容
故事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
主人公 管宁、华歆
核心思想 志同道合,重德轻利
行为象征 割席——断交
现代启示 交友需重品德,不慕浮华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