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意思】“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原文为:“夫国,非独其士民之国也,乃天下之国也。故曰:‘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巩固国家,并不是依靠山川河流的险要地势;要威慑天下,并不是依靠兵器装备的强大。
一、
这句话强调的是国家的稳固和权威不应仅仅依赖自然地理优势或军事力量,而应建立在民心向背、政治清明、道德教化等更深层次的基础之上。真正的强国之道在于内修德政、外树信义,而不是单纯依靠天险或武力。
二、核心含义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 |
| 原文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 表层意思 | 国家的巩固不靠山河险要,威慑天下不靠武器强大 |
| 深层含义 | 强国之道在于德治与仁政,而非仅凭地理或军事优势 |
| 现代启示 | 国家治理应注重民心、制度与道德建设,而非仅依赖外部条件 |
三、延伸理解
在古代,许多国家因地理屏障而自恃强盛,如秦国凭借函谷关之险,一度称霸诸侯。但最终仍因内部腐败、民怨沸腾而灭亡。这正是“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现实写照。
现代社会中,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不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而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包括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法治等多个方面。一个国家若只图一时之利,忽视长远发展,即使有天然屏障或强大军备,也难以真正稳固。
四、结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不仅是对古代政治智慧的总结,也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了深刻的思考方向。真正的国家强盛,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与社会的和谐,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