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里的抖擞是什么意思】《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代表作之一,共315首,内容多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其中,“抖擞”一词在诗中出现,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和疑问。
本文将从字义、语境及诗歌整体风格三个方面,对“抖擞”一词进行分析,并以表格形式总结其含义与用法。
一、字义解析
“抖擞”是一个动词,原意是指“抖动、振作”,常用于形容人精神振奋、精力充沛的状态。在古汉语中,“抖擞”也常用来表示“整顿、整理”,如“抖擞衣衫”。
二、语境分析
在《己亥杂诗》中,“抖擞”一词出现在以下诗句中: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句诗出自《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是全诗中最著名的一句。诗中“抖擞”指的是“振作、激励”,表达的是诗人希望上天能重新振作起来,打破常规,选拔人才,振兴国家。
这里的“抖擞”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抖动”,而是象征性的表达,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政治寓意。
三、诗歌风格与思想内涵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国力衰微。他的诗风多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语言犀利,情感深沉。在《己亥杂诗》中,“抖擞”一词正是他呼吁改革、呼唤人才的一种方式。
通过“抖擞”,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四、总结与表格
词语 | 含义 | 用法 | 诗句出处 | 作者意图 |
抖擞 | 振作、激励 | 动词,象征性使用 | “我劝天公重抖擞” | 表达对国家振兴的期盼,呼吁变革 |
(原意:抖动、整理) |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 反映诗人忧国情怀与政治抱负 |
五、结语
“抖擞”一词在《己亥杂诗》中的使用,不仅体现了龚自珍的语言艺术,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深刻思考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对“抖擞”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整首诗的思想内核,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