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记原文及翻译】《观月记》是宋代文人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中秋夜赏月时的感受与思考。文章虽短,却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感悟。
一、
《观月记》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他在中秋之夜独自赏月,思绪万千。他通过描写月亮的清冷、天空的辽阔以及自身的孤独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文章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余尝寓居黄州,中秋夜,月色甚佳。 | 我曾经住在黄州,中秋夜晚,月色非常美好。 |
| 时天宇澄澈,风定江静,独坐庭中,不觉神思飘然。 | 当时天空晴朗,风平浪静,我独自坐在庭院中,不知不觉心神飘然。 |
| 仰视天汉,银河横空,星斗灿烂,若隐若现。 | 抬头仰望银河,横贯天空,星辰灿烂,若隐若现。 |
| 月光洒落,如水般清澈,照我衣襟,寒气袭人。 | 月光洒落,像水一样清澈,照在我衣襟上,寒气袭人。 |
| 心中忽有所感,叹曰:“此景非人间所有也。” | 心中忽然有所感触,感叹道:“这样的景色不是人间所有的。” |
| 吾生若寄,浮世如梦,惟有明月,长伴我心。 | 我的生命如同寄居,浮世如梦,唯有明月,长久陪伴我的心。 |
| 今夜之月,岂非天赐?愿与天下共此清辉。 | 今晚的月亮,难道不是上天赐予的吗?愿与天下人共享这份清辉。 |
三、文章赏析
《观月记》虽篇幅不长,但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苏轼在文中通过对中秋月夜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他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悠远。
文章中“吾生若寄,浮世如梦”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主题,而“惟有明月,长伴我心”则表现出他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整篇文章充满哲理性,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结语
《观月记》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部蕴含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月色的同时,也能反思人生的意义。苏轼用最朴素的语言,传达了最深沉的情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