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碌的意思骨碌的含义】“骨碌”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词语,尤其在北方方言中使用较多。它既可以作为动词,也可以作为名词,具体含义根据语境有所不同。以下是对“骨碌”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
“骨碌”这个词在汉语中并没有固定的书面定义,主要出现在口语和方言中,尤其在东北、华北等地较为常见。它的含义多样,通常与滚动、转动、转圈等动作有关,有时也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灵活、机敏。
1. 作为动词时:
“骨碌”常用来形容物体的滚动、转动,如“球骨碌地滚了出去”。也可以形容人快速转动身体或眼睛,如“他骨碌一下就躲开了”。
2. 作为名词时:
在某些方言中,“骨碌”可以指代某种圆形的东西,如“骨头”,或者表示一种动作的状态,如“他眼珠子骨碌一转,就知道是骗人的”。
3. 比喻义:
在口语中,“骨碌”有时带有贬义,形容人狡猾、不老实,如“这人骨碌得不行,别信他”。
总体来看,“骨碌”是一个具有地域性、口语化的词汇,其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
二、表格形式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 | 骨碌 |
| 拼音 | gǔ lū |
| 词性 | 动词 / 名词(多为口语) |
| 基本含义 | 滚动、转动;也可指人灵活、狡猾 |
| 常见用法 | 1. 物体滚动(如“球骨碌滚了”) 2. 人快速转动身体或眼神(如“他骨碌一下躲开”) 3. 形容人狡猾、不老实(如“他骨碌得不行”) |
| 方言地区 | 北方地区(如东北、华北) |
| 是否书面语 | 否,多用于口语 |
| 常用搭配 | 骨碌一转、骨碌一下、骨碌滚 |
三、结语
“骨碌”虽然不是标准汉语中的常用词汇,但在日常交流中却十分实用,尤其是在描述动作或人物性格时,能生动地表达出某种动态或特质。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语言文化,也能在实际交流中更自然地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