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守株待的成语】“守株待兔”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便不再耕作,天天守在树桩旁等待下一只兔子。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反而荒废了田地。
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是寄希望于侥幸获得成功,或用错误的方法重复同样的行为,期望得到相同的结果。它带有明显的贬义,提醒人们要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而不是幻想不劳而获。
一、成语总结
成语 | 守株待兔 |
出处 | 《韩非子·五蠹》 |
拼音 | shǒu zhū dài tù |
释义 | 比喻不主动努力,寄希望于侥幸成功或重复错误方法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近义词 | 坐享其成、守株待兔(重复使用) |
反义词 | 勤奋努力、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
故事来源 | 农夫守树桩等兔子 |
二、延伸理解
“守株待兔”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一次偶然的成功而误以为可以复制这种好运,从而停止努力。然而,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于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策略,而不是依赖运气或错误的路径。
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教育孩子:不要幻想天上掉馅饼,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
三、应用场景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工作中 | 有人认为只要等待机会就会成功,却不去主动争取,这就是“守株待兔”。 |
学习中 | 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指望考场上碰巧遇到原题,属于“守株待兔”式的学习方式。 |
生活中 | 有人总期待别人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愿意自己动手,这也是“守株待兔”的表现。 |
四、结语
“守株待兔”虽是古代寓言,但其警示意义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唯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避免陷入“守株待兔”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