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侧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侧”字虽然不常出现在成语中,但仍然有一些包含“侧”字的成语,它们往往用来形容人的态度、行为或环境状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侧”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侧”字在成语中多用于表示“偏向、侧面、偏斜”等含义,常见于描述人或事物的方向、立场或状态。这些成语虽不多,但在特定语境中具有丰富的表达意义。
以下是部分含有“侧”字的成语及其释义:
成语 | 释义 | 出处 |
侧目而视 | 用斜眼看人,表示轻蔑或畏惧 | 《史记·项羽本纪》 |
侧身而立 | 身体侧转,表示恭敬或谨慎 | 《左传》 |
侧耳倾听 | 侧着耳朵听,形容非常注意地听 | 《战国策》 |
侧身求贤 | 比喻广招人才,虚心求教 | 《汉书·东方朔传》 |
侧足而立 | 站立时身体微侧,表示不安或谨慎 | 《后汉书》 |
侧坐不言 | 坐在旁边沉默不语,表示不满或不满情绪 | 《三国志》 |
二、详细说明
1. 侧目而视
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感到不屑、愤怒或害怕,常用以表达一种负面情绪。
2. 侧身而立
多用于描写人物的仪态,表示谦逊或敬畏的态度。
3. 侧耳倾听
表示专心听讲或关注某个声音,强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4. 侧身求贤
比喻君主或领导愿意放下架子,主动寻求有才能的人。
5. 侧足而立
表示站立时身体微侧,可能因紧张、犹豫或不安而显得不够坚定。
6. 侧坐不言
描述一个人坐在一旁,沉默不语,可能暗示不满、担忧或不愿参与讨论。
三、结语
虽然“侧”字在成语中并不常见,但其出现的成语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美感。了解这些成语不仅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中的礼仪与态度。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适当使用这些成语可以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