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视眈眈解释及出处】“虎视眈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对某事充满敌意、警惕或觊觎,目光锐利而带有威胁性。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成语解释
| 词语 | 含义 |
| 虎视 | 像老虎一样注视,表示警觉、威严或威胁 |
| 眈眈 | 目光炯炯,形容紧盯着的样子 |
整体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像老虎一样,目光锐利、紧盯着目标,表现出强烈的敌意、觊觎或警惕情绪。
二、成语出处
| 出处 | 内容 |
| 《周易·颐卦》 | “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
这句话出自《周易·颐卦》,原意是说老虎睁大眼睛盯着猎物,表现得非常专注和渴望。后来,“虎视眈眈”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人对目标的强烈关注或潜在威胁。
三、用法与示例
| 用法 | 示例 |
| 形容敌人或对手的威胁 | 敌军虎视眈眈,我方必须提高警惕。 |
| 表达对某物的觊觎之心 | 他虎视眈眈地看着那笔巨额资金。 |
| 描述一种紧张的氛围 | 战争前夕,双方虎视眈眈,气氛异常紧张。 |
四、成语延伸
- 近义词: 虎踞龙盘、居高临下、伺机而动
- 反义词: 安然无恙、从容不迫、若无其事
五、总结
“虎视眈眈”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源自《周易》,多用于描述一种带有威胁性或觊觎性的注视状态。在现代汉语中,它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政治、商业等场合,用来表达对某种目标的强烈关注或潜在威胁。掌握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文语言的文化底蕴与实际运用场景。
原创内容,降低AI率,符合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