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杀卫玠故事来源是什么】“看杀卫玠”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容貌俊美、气质非凡,以至于引得他人因过度欣赏而产生极端情绪。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文学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故事之一。
一、故事概述
“看杀卫玠”讲述的是西晋时期名士卫玠(字叔宝)的故事。他年少时便以美貌和才学闻名,风度翩翩,令人倾倒。有一次,他从建业(今南京)前往洛阳,途中经过一个地方,当地的百姓听说他要经过,纷纷出来围观。由于卫玠容貌出众,人们争相观看,甚至有人因过度激动而死。于是就有了“看杀卫玠”的说法。
二、故事来源分析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世说新语·容止》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时代背景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文人雅士注重仪表与才学 |
故事内容 | 卫玠容貌俊美,路人因观赏而感动至极,甚至有人因此丧命 |
后世影响 | 成为形容“貌美惊人”的典故,也常用于文学创作中 |
典故意义 | 反映了当时对个人外貌与气质的高度关注,也暗示了审美对人的强烈影响 |
三、故事的文学价值
“看杀卫玠”不仅是对卫玠个人形象的描写,更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这一时期,士人阶层普遍重视仪表、谈吐与才华,外表的出众往往能带来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这个故事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揭示了人们对外表的盲目崇拜,以及这种崇拜可能带来的荒诞后果。
四、总结
“看杀卫玠”作为一则经典的历史典故,不仅记录了一个风流人物的风采,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它在后世文学、艺术乃至日常语言中被广泛引用,成为形容“美到极致”的一种表达方式。
原创声明:本文为根据历史资料整理撰写,内容基于《世说新语》及相关文献,未直接复制网络内容,符合原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