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什么意思】一、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这句话出自宋代文豪苏轼的《论书》,原意是说在书法创作中,应按照应有的节奏和规律进行书写,该继续时就继续,该停止时就停止,不能无节制地挥洒或停滞不前。
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强调做事要把握分寸,有进有退,知进知止。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的思想,主张在行动与克制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不过于激进,也不过于保守。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艺术创作,也适用于日常生活、工作、管理、人际关系等多个领域,提醒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有判断力和自控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苏轼《论书》 |
原意 | 在书法创作中,按应有节奏书写,该行则行,该止则止 |
引申义 | 做事要有分寸,知进知止,体现中庸之道 |
适用范围 | 艺术创作、生活处世、管理决策、人际交往等 |
核心思想 | 行为要有节制,进退有度,不偏激不固守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在行动中保持理性判断,避免盲目或停滞 |
文化背景 | 体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中庸”思想 |
语言风格 | 简洁凝练,富有哲理 |
三、结语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不仅仅是一句关于书法的评论,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教会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以恰当的方式行动与停顿,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与外在的和谐。这种思想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