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打落水狗出自哪篇文章】“痛打落水狗”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常用来形容在敌人或对手已经失败、处于劣势时,继续给予打击,使其彻底失败。这句话虽然常见,但其出处却并非所有人都清楚。
本文将通过总结和表格的形式,详细说明“痛打落水狗”这一说法的来源及其相关背景。
一、
“痛打落水狗”这一说法最早源自鲁迅先生的文章《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批评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对失败者过于宽容的态度,认为这种“宽恕”实际上是纵容恶势力,因此他提出“痛打落水狗”的观点,主张在敌人已败的情况下,应毫不留情地给予打击,以防止其东山再起。
尽管“痛打落水狗”在现代口语中已被广泛使用,但其最初的文学出处明确指向鲁迅的这篇文章。因此,若要追溯“痛打落水狗”的真正来源,答案就是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二、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痛打落水狗”出自哪篇文章 |
出处 | 鲁迅文章《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
作者 | 鲁迅(周树人) |
发表时间 | 1925年 |
背景 | 批判“费厄泼赖”(即对失败者的宽容)思想,主张对敌人彻底打击 |
含义 | 在敌人已败时,继续打击,防止其反扑 |
使用频率 | 现代常用俗语,多用于比喻性表达 |
原文引用 | “我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十分怀疑,是否我也是‘费厄泼赖’的毒害的产物?” |
三、结语
“痛打落水狗”虽为日常用语,但其文化根源深厚,出自鲁迅先生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了解这一说法的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并在使用时更加得体、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