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的中心思想感情】一、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揭示了人才被埋没、不被赏识的社会现象。文章表面上是在讲马,实则借马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忽视、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韩愈在文中强调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指出没有发现人才的人(伯乐),即使有才华的人也难以被识别和重用。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选拔制度的不满,也表达了作者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文章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马说 |
作者 | 韩愈 |
体裁 | 寓言性散文 |
创作背景 | 唐代科举制度下,人才难被真正重视,作者自身怀才不遇 |
中心思想 | 强调“伯乐”对人才的重要性,批评社会埋没人才的现象 |
主要情感 | 愤懑、无奈、悲凉、渴望被理解与重用 |
写作手法 | 借物喻人、对比、反问、讽刺 |
主题延伸 | 对人才选拔机制的反思,对社会公平的呼吁 |
现实意义 | 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和珍惜人才,避免人才浪费 |
三、结语
《马说》虽短,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篇关于马的文章,更是一篇关于人才、机遇与命运的哲理之作。韩愈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唤起人们对人才价值的关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