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穷经什么意思皓首穷经解释及出处介绍】“皓首穷经”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年岁已高,仍然勤奋学习、钻研经典文献。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与坚持。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皓首 | 白头发,指年老 |
| 穷经 | 研究经典,深入探索经书 |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到了年老的时候,仍然专心致志地研读经典,不辞辛劳地追求学问。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中: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虽然这句并非直接出自“皓首穷经”,但其精神内核与之相通。
而“皓首穷经”一词更明确的出处可以追溯至《后汉书·王符传》中的记载,其中提到:“皓首穷经,白首未遇。” 这句话描述的是读书人一生致力于研究经典,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
三、使用场景与引申意义
| 使用场景 | 引申意义 |
| 形容老年人仍勤学不辍 | 表达对知识的热爱与执着 |
| 用于赞美学者的精神 | 强调坚持不懈、终身学习的态度 |
| 常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 | 体现古代士人的理想与操守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学而不倦、孜孜不倦、皓首穷年 |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
五、总结
“皓首穷经”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对学问的敬仰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问,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态度;不在于起点,而在于坚持。
通过了解“皓首穷经”的含义、出处以及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学习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