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文言文翻译】一、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是一篇出自《韩非子·五蠹》的寓言故事,通过齐桓公与管仲、隰朋出征孤竹国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关于“不知时”的道理。文章借古讽今,批评那些不懂变通、固守旧法的人,强调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
故事中,齐桓公率军讨伐孤竹国,途中迷路,管仲建议用老马引路,隰朋则提出寻找蚂蚁的踪迹以判断水源方向。两人各凭经验解决问题,最终成功找到道路。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也反映出在复杂环境中,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的重要性。
二、文言文原文与白话翻译对照表
| 文言文原文 | 白话翻译 |
|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 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 |
| 春秋之时,诸侯争雄,齐桓公为盟主。 | 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是当时的霸主。 |
| 于是,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南伐楚,北伐燕,西伐狄,东伐越,何以备之?” | 齐桓公向管仲问道:“我想南攻楚国,北打燕国,西伐狄人,东伐越国,如何准备?” |
| 管仲对曰:“夫战者,不可不备。若不备,则无以胜。” | 管仲回答说:“打仗不能不做好准备,如果不准备,就无法取胜。” |
| 桓公曰:“善。” | 齐桓公说:“好。” |
| 于是,桓公与管仲、隰朋伐孤竹,行山中,迷道。 | 后来,齐桓公与管仲、隰朋去讨伐孤竹,在山中迷了路。 |
| 管仲曰:“老马识途。”遂放老马而随之,果得道。 | 管仲说:“老马认得路。”于是放出老马跟随它走,果然找到了路。 |
| 隰朋曰:“蚁冬居山阳,夏居山阴。今观其蚁,必知水泉之处。” | 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现在看蚂蚁,一定能知道水源的位置。” |
| 于是,掘地而得水。 | 于是挖地得到了水。 |
| 桓公曰:“寡人之过也。使吾贤者在前,不贤者在后,安有此败?” | 齐桓公说:“这是我的过错。如果让我有才能的人走在前面,没有才能的人在后面,怎么会失败呢?” |
三、总结
这篇寓言通过齐桓公与管仲、隰朋出征孤竹的故事,传达了“因时制宜、灵活应变”的思想。文中提到的老马识途、蚂蚁寻水等方法,体现了古人观察自然、利用环境的智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善于用人,避免因无知或固执而失败。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中的治国理念或历史背景,可继续深入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