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急需王建十五夜望月的写作背景及解释王建十五夜望月原文

2025-10-05 12:02:48

问题描述:

急需王建十五夜望月的写作背景及解释王建十五夜望月原文,这个问题折磨我三天了,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5 12:02:48

急需王建十五夜望月的写作背景及解释王建十五夜望月原文】一、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属于中秋题材的诗歌。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中秋夜晚的清冷景象,并通过“月”这一意象寄托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王建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诗中虽未直接表达政治情绪,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感。

本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唐代中秋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下面将从写作背景和原文解析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归纳。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诗名 十五夜望月
作者 王建(唐代诗人)
体裁 七言绝句
创作时间 唐代晚期(具体年份不详)
写作背景 - 王建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民生艰难。
- 中秋节是传统团圆节日,诗人借此抒发思乡之情。
- 诗中借景抒情,表达孤独与怀念。
诗歌主题 思念亲人、感慨人生、感叹自然之美
诗文内容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键词解析 - “中庭地白”:月光洒满庭院,地面泛白。
- “冷露”:秋夜寒凉,露水清冷。
- “秋思”:秋天引发的思绪,多为思乡、怀人之情。
艺术特色 - 意境清冷,情感含蓄。
- 用词简练,画面感强。
- 结尾设问,引发读者共鸣。
文学地位 唐代中秋诗中的经典之作,广为传诵。

三、原文及翻译

原文: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译:

> 月光洒满庭院,树上栖息的乌鸦静默无声;

> 清冷的露水悄然打湿了桂花。

> 今夜月光明亮,所有人都在仰望天空;

> 可是,这深沉的秋思,不知会落在谁的家中?

四、结语

《十五夜望月》虽短小精悍,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思。王建通过中秋之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亲人、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生活的艰辛。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