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大惊失色出处于哪里

2025-09-22 20:10:35

问题描述:

大惊失色出处于哪里,这个问题折磨我三天了,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2 20:10:35

大惊失色出处于哪里】“大惊失色”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吓而脸色大变。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但其出处却并不为人所熟知。本文将对“大惊失色”的出处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资料。

一、

“大惊失色”这一成语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原文为:“导素有重名,时人多以礼待之,及闻其死,莫不叹惜,咸曰:‘大惊失色,未尝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导平日里备受尊敬,人们对他都十分敬重,但当他去世后,大家感到非常震惊,脸上露出惊慌失措的表情,从未见过如此情况。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段文字并非直接描述“大惊失色”作为成语的完整用法,而是反映了类似情绪的表达。因此,现代人对“大惊失色”的理解更多是基于后世的演变和文学作品中的使用。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大惊失色”逐渐被固定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因突然的惊吓或意外事件而脸色骤变、神情慌张的状态。

二、出处与解释表

成语 出处 原文 解释 使用频率
大惊失色 《晋书·王导传》 “导素有重名,时人多以礼待之,及闻其死,莫不叹惜,咸曰:‘大惊失色,未尝见也。’” 表达因突然惊吓而脸色大变的状态 高(现代常用)

三、延伸说明

尽管“大惊失色”在《晋书》中有类似的表述,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成语,它更常见于明清小说和现代白话文中。例如,在《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描写。

此外,由于成语的演变过程较为复杂,不同文献中可能有不同的说法和版本,因此在考证具体出处时,需结合多种史料进行分析。

四、结语

“大惊失色”虽源自古籍,但其含义和用法在后世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了解其出处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文化背景,也能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的出处或文化内涵,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