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明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在汉语中,“明”字常用于成语之中,表达“清楚、明白、光明、明亮”等含义。许多带有“明”字的成语不仅语言简洁,而且意义深远,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带“明”字的成语,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一、常见带“明”字的成语总结
1. 光明磊落:形容人正直、坦荡,没有隐瞒。
2. 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能洞察细微之处。
3. 明辨是非:指能够清楚地区分正确与错误。
4. 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5.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表面上做一件事,实际上另有目的。
6.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比喻公开的威胁容易应对,而暗中的陷害难以防范。
7. 光明正大:形容行为正直、作风端正。
8. 耳聪目明:形容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
9. 心明眼亮:形容头脑清醒,眼光敏锐。
10. 明争暗斗:指公开的竞争和暗中的斗争。
11. 明察暗访:指通过表面观察和私下调查来了解情况。
12. 明理守法:懂得道理,遵守法律。
13. 明德惟馨:出自《尚书》,意为美好的品德像香气一样流传。
14. 明哲保身:指有智慧的人善于保护自己。
15. 明镜高悬:比喻官员公正无私,执法严明。
二、带“明”字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含义说明 |
光明磊落 | 正直、坦荡,无隐藏 |
明察秋毫 | 观察细致,洞察力强 |
明辨是非 | 能区分对错 |
明目张胆 | 公开做坏事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表面做一件事,实际另有目的 |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公开威胁易防,暗中陷害难防 |
光明正大 | 行为正直,作风端正 |
耳聪目明 | 听觉和视觉灵敏 |
心明眼亮 | 头脑清醒,眼光敏锐 |
明争暗斗 | 公开竞争,暗中斗争 |
明察暗访 | 表面观察,私下调查 |
明理守法 | 懂得道理,遵守法律 |
明德惟馨 | 美好品德如香远益清 |
明哲保身 | 有智慧者保护自己 |
明镜高悬 | 官员公正无私,执法严明 |
三、结语
“明”字在成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用法,既可表示“清晰、明白”,也可表达“光明、正直”。这些成语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也承载了中华文化中对智慧、正义和道德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这些成语,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