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溺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哀溺文》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一个溺水者的故事,讽刺那些贪图钱财、不顾生命的人。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一、文章总结
《哀溺文》讲述了一位溺水者在水中挣扎时,仍然执着于救出自己随身携带的财物,最终因顾小失大而丧命的故事。作者借此事批评了那些重财轻生、不知变通的人,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中贪婪与执念的反思。
文章结构清晰,情节紧凑,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典型的“溺水者”形象。全文虽短,但寓意深远,体现了柳宗元“文以载道”的写作思想。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白话翻译 |
永之氓咸善游。 | 永州的百姓都擅长游泳。 |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舟,行至中流,舟败,皆溺。 | 有一天,河水突然暴涨,有五六个百姓乘坐小船,行到河中心时,船翻了,大家都落水了。 |
其一人能游,其一人不能,其不能者,攀舟而呼曰:“吾能游,我先得渡。” | 其中一个人会游泳,另一个人不会,那个不会游泳的人抓住船喊道:“我会游泳,我先过河!” |
其人曰:“汝不善游,安能得渡?” | 那个会游泳的人说:“你不会游泳,怎么能过河?” |
曰:“吾富,愿以金易之。” | 他回答:“我有钱,愿意用钱换你让我先过去。” |
曰:“吾不欲金,欲得汝之衣。” | 那人说:“我不想要钱,只想得到你的衣服。” |
曰:“吾衣,亦可易也。” | 他答:“我的衣服也可以换。” |
曰:“吾不欲衣,欲得汝之心。” | 那人又说:“我不想要衣服,只想得到你的心。” |
曰:“吾心,亦可易也。” | 他再答:“我的心也可以换。” |
曰:“吾不欲心,欲得汝之命。” | 那人最后说:“我不想要你的心,只想得到你的命。” |
曰:“吾命,亦可易也。” | 他继续说:“我的命也可以换。” |
曰:“吾不欲命,欲得汝之骨。” | 那人说:“我不想要你的命,只想得到你的骨头。” |
曰:“吾骨,亦可易也。” | 他答:“我的骨头也可以换。” |
曰:“吾不欲骨,欲得汝之魂。” | 那人说:“我不想要你的骨头,只想得到你的魂。” |
曰:“吾魂,亦可易也。” | 他答:“我的魂也可以换。” |
曰:“吾不欲魂,欲得汝之死。” | 那人说:“我不想要你的魂,只想得到你的死。” |
曰:“吾死,亦可易也。” | 他答:“我的死也可以换。” |
曰:“吾不欲死,欲得汝之哀。” | 那人说:“我不想要你的死,只想得到你的悲哀。” |
曰:“吾哀,亦可易也。” | 他答:“我的悲哀也可以换。” |
曰:“吾不欲哀,欲得汝之悔。” | 那人说:“我不想要你的悲哀,只想得到你的后悔。” |
曰:“吾悔,亦可易也。” | 他答:“我的后悔也可以换。” |
曰:“吾不欲悔,欲得汝之终。” | 那人说:“我不想要你的后悔,只想得到你的结局。” |
曰:“吾终,亦可易也。” | 他答:“我的结局也可以换。” |
曰:“吾不欲终,欲得汝之亡。” | 那人说:“我不想要你的结局,只想得到你的死亡。” |
曰:“吾亡,亦可易也。” | 他答:“我的死亡也可以换。” |
曰:“吾不欲亡,欲得汝之哀。” | 那人说:“我不想要你的死亡,只想得到你的悲哀。” |
曰:“吾哀,亦可易也。” | 他答:“我的悲哀也可以换。” |
三、文章主旨
《哀溺文》通过一个荒诞的对话形式,揭示了人性中对物质的执着与对生命的漠视。文中“溺水者”不断用各种东西换取“生存”,却最终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象征着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盲目与无知。
柳宗元借此表达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呼吁人们珍惜生命,不要被外物所迷惑,更不要因小失大,失去人生的根本。
四、结语
《哀溺文》虽为一篇短文,但寓意深刻,语言精炼,是柳宗元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富有哲理思考,值得读者反复品味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