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这个词在古汉语中是啥意思】“怡然”是一个在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词语,常用于描述人的神情、态度或心境。它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轻松、愉快、满足的状态。本文将从词义、用法、出处等方面对“怡然”一词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含义和使用情况。
一、词义总结
“怡然”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愉快、高兴、满足的样子。它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情、神态或环境的安适状态。在古文中,“怡然”往往带有褒义色彩,表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例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俱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其中“怡然”形容的是人们在桃花源中生活的安逸、快乐。
二、用法与搭配
用法类型 | 示例句子 | 说明 |
形容心情 | 怡然自得 | 表示内心满足、愉快 |
描述神态 | 怡然不动 | 形容神情平静、不为外物所动 |
环境描写 | 怡然自乐 | 描写环境安详、生活舒适 |
人物描写 | 怡然笑 | 表示人物面带笑容、情绪愉悦 |
三、常见出处
出处 | 原文 | 释义 |
《桃花源记》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老人和小孩都显得非常快乐、安详。 |
《论语·学而》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虽未直接出现“怡然”,但“悦”与“怡然”意义相近) | 表达朋友来访时的喜悦之情。 |
《庄子·逍遥游》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注:虽未直接使用“怡然”,但“逍遥”与“怡然”意境相似) | 描述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 |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怡然”仍被使用,尤其是在书面语中,如:
- “他坐在窗前,怡然自得地翻阅着书本。”
- “面对困难,他依然怡然自若。”
这些句子中的“怡然”保留了古汉语中“愉快、满足”的基本含义,同时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五、总结
“怡然”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词语,在古汉语中主要用于描述人的神情、心态或环境的安适。它不仅表达了愉悦的情绪,也体现了古人追求内心平和、生活安宁的理想。通过对其词义、用法及出处的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形容词 |
本义 | 愉快、高兴、满足 |
常见用法 | 形容心情、神态、环境等 |
出处 | 《桃花源记》、《论语》、《庄子》等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书面语,表达愉悦、安详之意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怡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承载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文中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