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的意思】“始作俑者”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哀公八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原意是指最早制作殉葬用的陶俑的人。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第一个做坏事的人”,常用来指那些率先发起某种不道德、不良行为或引发问题的人。
在现代语境中,“始作俑者”多用于批评那些带头制造混乱、引发争议或造成不良后果的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始作俑者”原指最早制作人俑进行陪葬的人,后引申为“第一个做坏事的人”。该词多用于指责某人是引发问题的源头,具有强烈的负面评价。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曲解原意。
表格:始作俑者相关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始作俑者 |
出处 | 《左传·哀公八年》 |
原意 | 最早制作殉葬陶俑的人 |
引申义 | 第一个做坏事的人;引发问题的源头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指责,含贬义 |
语境 | 常用于描述引发不良后果的起因者 |
近义词 | 首恶、罪魁祸首 |
反义词 | 后继者、追随者 |
注意事项 | 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解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始作俑者”的含义及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