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度外是什么意思解释】“置之度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某件事或某种结果完全不在意、不放在心上。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难、危险、得失等情况下,表现出一种超然、豁达的态度。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置之度外 |
拼音 | zhì zhī dù wài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君不以己之利害为利害,而以天下之利害为利害,然后能置之度外。” |
释义 | 把事情放在一边,不放在心上;不考虑个人得失、安危等。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漠然或超脱态度。 |
近义词 | 置若罔闻、毫不在意、无动于衷 |
反义词 | 计较得失、忧心忡忡、斤斤计较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面对失败 | 他虽然输掉了比赛,但并不放在心上,早已置之度外。 |
面对危险 | 在战场上,他把生死置之度外,英勇作战。 |
对他人评价 | 她对别人的议论从不介意,总是置之度外。 |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语气庄重:该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口语中较少使用。
2. 情感色彩:带有一定积极意义,表示豁达、大度,但也可能被理解为冷漠或不够重视。
3. 搭配对象:通常用于“置之度外”的是“得失、生死、名誉、批评”等抽象概念。
四、总结
“置之度外”是一个表达超然态度的成语,强调不将某些事物放在心上。它适用于多种情境,如面对失败、危险、批评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确保表达准确且自然。通过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