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什么意思?】“曲高和寡”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种艺术或言论的高雅程度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这个成语出自《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思是说,曲调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一、
“曲高和寡”原意是指歌曲的格调越高,能和唱的人越少,比喻一个人的言行或作品过于高深,难以被大众理解或接受。在现代语境中,它也常用来形容某些人思想或艺术成就很高,但因过于超前或难以理解,导致认同者不多。
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强调的是“高”的价值,但也隐含了“孤独”的意味。因此,“曲高和寡”既是对高雅艺术的赞美,也是一种对现实处境的无奈表达。
二、表格形式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曲高和寡 |
出处 |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 |
原意 | 曲调越高,能和唱的人越少 |
引申义 | 言行或作品高雅,难以被大众理解或接受 |
使用场景 | 描述艺术、思想、言论等高深难懂的情况 |
情感色彩 | 带有褒义(赞美高雅)和一点无奈(表达孤独)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评价艺术、文学、思想等领域 |
同义词 | 阳春白雪、孤芳自赏 |
反义词 | 通俗易懂、广受欢迎 |
三、延伸思考
“曲高和寡”虽然表面上看是贬义,但在文化、艺术领域,它也可以是一种值得尊重的状态。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或观点超越了时代,才显得“曲高和寡”。这种现象提醒我们:真正的创新和高雅,往往需要时间去理解和接受。
当然,我们也应避免一味追求“高”,而忽视了与大众沟通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如何在“高”与“普及”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一个创作者和思想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