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的意思是什么】“卧冰求鲤”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出自《晋书·王祥传》。这个成语讲述的是孝子王祥为了满足继母的愿望,在寒冬中卧在冰面上,用体温融化坚冰,从而得到鲤鱼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对孝道的高度推崇,也常被用来赞扬一个人对长辈的孝顺和牺牲精神。
一、
“卧冰求鲤”最早见于《晋书·王祥传》,讲的是东汉时期孝子王祥为继母在冬天卧冰求鲤的故事。当时天气极寒,江河结冰,王祥为了满足继母想吃鲤鱼的愿望,不顾严寒,脱衣卧于冰上,以体温融化冰层,最终感动上天,冰下跃出两条鲤鱼。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二十四孝”之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典范。
该成语不仅代表了孝顺的行为,还象征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卧冰求鲤”更多地被用来强调对家庭、长辈的尊重与关爱,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意志和牺牲精神。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卧冰求鲤 | 
| 出处 | 《晋书·王祥传》 | 
| 故事背景 | 东汉时期,孝子王祥为继母在寒冬卧冰求鲤 | 
| 故事内容 | 王祥为满足继母想吃鲤鱼的愿望,脱衣卧冰,以体温融化冰层,终得鲤鱼 | 
| 寓意 | 赞扬孝顺、牺牲精神,体现对长辈的尊敬与关爱 | 
| 文化意义 | 属于“二十四孝”之一,是传统孝道的典型代表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形容对父母或长辈的孝心,也可比喻在困境中坚持努力的精神 | 
| 延伸理解 | 不仅是孝道的体现,也反映古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 | 
通过“卧冰求鲤”的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对孝道的重视,以及他们面对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毅力。这个成语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懂得感恩、尊重和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