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诗歌,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总结与解析。
一、诗歌原文: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诗歌意思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静谧景象,通过“地白”、“栖鸦”、“冷露”、“桂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在月圆之夜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淡淡的忧愁。
三、内容解析表格:
| 诗句 | 释义 | 意象分析 | 情感表达 |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月光照在庭院中,地面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的乌鸦也安静下来。 | “地白”表现月光皎洁,“栖鸦”突出夜晚的寂静。 | 渲染出宁静而清冷的氛围。 |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秋夜的寒露悄然打湿了桂花。 | “冷露”暗示秋天的凉意,“湿桂花”增添诗意与香气。 | 表现自然的细腻变化,烘托孤独情绪。 |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今天晚上月亮明亮,所有人都在仰望这轮明月。 | “人尽望”说明人们共赏明月,但情感各异。 | 突出普遍的节日氛围,引发共鸣。 |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不知道这份秋天的思念会落在谁的家中。 | “秋思”指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落谁家”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迷茫。 | 表达诗人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与无法归去的惆怅。 |
四、总结:
《十五夜望月》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通过对中秋夜景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是唐代中秋题材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