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的瓴指的是什么】“高屋建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对事物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够从高处着眼,以全局视角来处理问题。其中,“瓴”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字,但很多人对其含义并不清楚。
一、
“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这里的“瓴”原意是指盛水的瓶子,也称“酒瓶”。
在成语中,“高屋建瓴”比喻站在高处,把瓶子中的水倒下来,形容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的态势。因此,“瓴”在这里象征着从高处向下倾倒的力量,引申为掌控全局、掌握主动权的能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高屋建瓴 |
出处 | 《史记·高祖本纪》 |
“瓴”的本义 | 盛水的瓶子,也可指酒瓶 |
成语释义 | 比喻从高处向下看,掌控全局,势不可挡 |
引申意义 | 表示具有战略眼光,善于把握全局 |
常用场景 | 用于形容领导力、决策能力或分析问题的高度 |
使用对象 | 多用于描述领导者、战略家或有远见的人 |
三、结语
“高屋建瓴”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理解“瓴”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拥有“高屋建瓴”的思维,往往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