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古代十八日的雅称

2025-09-30 00:42:08

问题描述:

古代十八日的雅称,真的撑不住了,求高手支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30 00:42:08

古代十八日的雅称】在中国古代,农历中的每一天都有其独特的称谓和文化内涵。其中,“十八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中,有着多种雅称和别名。这些名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细腻感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文学艺术。

以下是对“古代十八日的雅称”的总结,并结合不同朝代和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一、古代十八日的常见雅称

1. 下浣

在唐代及以后的文人圈中,“浣”指洗濯,而“下浣”则指每月的第十八日。因古人将一个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分别对应初一至十日、十一至二十日、二十一至三十日。因此,“下浣”常用于书信或公文中表示日期。

2. 中旬之末

在某些地方文献中,十八日被称作“中旬之末”,意为“月中旬的最后一天”。这一说法较为口语化,但也能反映出古人对月份划分的习惯。

3. 月半之后

由于十五日是“月半”,十八日便被视为“月半之后”,有时也被用来表达一种时间上的过渡感。

4. 花朝节(部分文献)

虽然花朝节通常在二月十五日,但在一些地方志或民间传说中,也有将十八日作为花朝节的说法,这可能是因地区差异或后世演变所致。

5. 吉日/良辰(特定场合)

在一些婚嫁、祭祀等重要活动中,十八日可能被赋予“吉日”或“良辰”的意义,具体取决于当时的占卜结果或民俗习惯。

二、古代十八日雅称汇总表

雅称名称 出处/背景 含义说明
下浣 唐代及以后文人用语 月中的第三段,即十八日
中旬之末 地方文献或口语使用 中旬的最后一天
月半之后 民间或文学作品 相对于十五日的后一日
花朝节 部分地方志或传说 可能为花朝节的变体或误传
吉日/良辰 婚嫁、祭祀活动 根据占卜或习俗赋予的吉祥含义

三、结语

古代十八日虽无统一的专属雅称,但通过不同文献和地域文化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时间的细腻划分和丰富的语言表达。无论是“下浣”还是“中旬之末”,都体现了古人对生活节奏和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这些雅称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