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功成不居出处于哪里

2025-09-29 19:23:56

问题描述:

功成不居出处于哪里,求快速回复,真的等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9 19:23:56

功成不居出处于哪里】“功成不居”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取得成就后不居功自傲、不炫耀功劳,而是保持谦逊和低调。这个理念不仅体现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智慧,也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君子修养的重视。

那么,“功成不居”这一说法究竟出自哪里呢?以下是对该语句出处的总结与分析。

一、出处来源总结

词语 出处 原文内容 出处典籍
功成不居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功成身不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老子)
功成不居 《史记·淮阴侯列传》 “人有德于我,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不可不忘也。” 《史记》(司马迁)
功成不居 《论语·述而》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孔子)

二、详细解析

1. 《道德经》中的“功成身不退”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功成身不退,天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在取得成功之后还不懂得适时退让,就违背了自然规律。这与“功成不居”的思想非常接近,强调的是在成功之后要懂得收敛、不居功自傲。

2.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人有德于我,不可忘也”

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功成不居”,但其精神内核与之相符。它强调的是感恩与谦逊,认为即使自己有功,也不应得意忘形,而应保持低调。

3. 《论语》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提倡的是一种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其中“依于仁”强调了以仁爱之心待人,这也与“功成不居”所倡导的谦逊、不争的精神相契合。

三、总结

“功成不居”并非一个固定的成语,而是由多个经典文献中的思想提炼而来,主要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谦逊、低调、不居功自傲的价值观。从《道德经》到《史记》,再到《论语》,这些经典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类似的道理。

因此,“功成不居”虽无确切出处,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道家和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它不仅是古代士人的修身之道,也是现代人在职场、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值得借鉴的智慧。

结语:

“功成不居”是一种深刻的处世哲学,提醒我们在取得成就时要保持清醒与谦逊,不因成功而迷失自我。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