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林而田出处于哪里】“焚林而田”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该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焚烧森林来打猎”,比喻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后果,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一、出处原文
《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记载:
> “楚子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楚子曰:‘吾不复梦矣!’……晋人惧,使荀庚请成于楚,楚人许之。郑伯与楚盟,而晋人怒。赵盾曰:‘焚林而田,得兽而失林;虽得一鹿,不若其群。’”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焚烧森林来打猎,虽然能捕到野兽,但会失去整片森林;即使得到一头鹿,也不如得到一群鹿。引申为只图一时之利,却破坏了更大的利益。
二、成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焚林 | 烧毁森林 |
而 | 表示目的或结果 |
田 | 本意为打猎,引申为获取利益 |
成语含义 | 比喻为追求眼前利益而不惜破坏整体资源,是一种短视行为 |
三、现实意义
“焚林而田”的行为在现代社会中也屡见不鲜,比如:
- 环境破坏: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过度砍伐森林、污染水源等。
- 商业行为:某些企业为了快速盈利,忽视长期品牌建设或社会责任。
- 教育领域:一些学校为了升学率,采取高压教学方式,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往往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焚林而田”的关系 |
饮鸩止渴 | 用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 | 类似,强调短视行为 |
杀鸡取卵 | 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 | 更加贴切 |
坐吃山空 | 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 强调浪费而非破坏 |
五、总结
“焚林而田”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经典《左传》,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因小失大,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长久的资源和基础。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可持续性和长远规划。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字面意思 | 烧毁森林来打猎 |
成语含义 | 比喻为眼前利益而破坏长远资源 |
现实意义 | 提醒人们避免短视行为,注重可持续发展 |
相关成语 | 饮鸩止渴、杀鸡取卵、坐吃山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