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什么时候改为是人的】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孟子·告子下》,原文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天如果要让一个人承担重大责任,一定会先让他经历种种磨难和考验。这里的“是人”指的是有德行、有能力的人。
然而,在现代语境中,很多人误将“是人”理解为“斯人”,甚至有人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误写或误传。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实际上,“斯人”与“是人”在古文中是有区别的。“斯”是“这”的意思,“是”则是“正确、对”的意思。因此,“斯人”指的是“这个人”,而“是人”则强调“这个人是对的”或“这个人是合适的”。
从历史文献来看,这句话从未被正式修改为“是人”。它一直以“斯人”出现,且在历代典籍中均有记载。现代人之所以产生误解,可能是由于口语化表达、网络传播中的误读,或是对古文理解不够深入所致。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孟子·告子下》 |
原文句子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斯人”含义 | 指“这个人”,强调特定的对象 |
“是人”含义 | 强调“这个人是对的”或“合适的人” |
是否修改过 | 未被正式修改,一直使用“斯人” |
现代误解原因 | 口语化表达、网络误传、古文理解不足 |
正确用法 | 应使用“斯人”,而非“是人” |
三、结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一句经典名言,承载着深刻的哲理。虽然现代人对其理解存在偏差,但其原意并未改变。我们在引用和学习古文时,应注重准确性和文化背景,避免因误读而影响对传统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