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然大怒的意思是什么】“勃然大怒”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用来形容人突然非常生气、愤怒的样子。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人物在受到刺激或遇到不公时的情绪反应,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画面感。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勃然大怒 |
拼音 | bó rán dà nù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欲斩亚父。”后世引申为“勃然大怒”。 |
释义 | 形容突然非常生气,情绪激动,怒火中烧。 |
近义词 | 怒发冲冠、暴跳如雷、气急败坏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泰然自若、冷静沉着 |
用法 | 通常作谓语、状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 |
例句 | 他看到朋友被欺负,勃然大怒,当场就站了起来。 |
二、使用场景
“勃然大怒”一般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描述人物情绪爆发:比如在小说、戏剧中,人物因某事而突然愤怒。
2. 强调情绪的强烈程度:比“生气”更强烈,带有瞬间爆发的感觉。
3. 增强语言表现力:在写作中使用此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三、常见误区
- 误用为“很生气”:虽然意思相近,但“勃然大怒”更强调“突然”和“强烈”,不能随意替换为“很生气”。
- 忽略语境:该成语更适合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语言环境,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混淆近义词:如“怒发冲冠”更强调外在表现,“勃然大怒”则侧重内心情绪的爆发。
四、总结
“勃然大怒”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于描述人在受到刺激后突然表现出极度愤怒的状态。它不仅表达了情绪的激烈,还带有一种强烈的戏剧性效果,适合用于文学、影视等需要情感渲染的场合。了解其含义与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