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有一片辽阔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浩瀚无垠。传说中,这片海的东面有一座山,名叫发鸠山。山上住着一只美丽而勇敢的小鸟,它的名字叫“精卫”。
精卫原本是炎帝的女儿,名叫女娃。她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常常独自一人来到海边玩耍。有一天,她在海边嬉戏时,不慎被巨浪卷入海中,最终溺水身亡。她的灵魂化作了一只小鸟,羽毛洁白如雪,双眼炯炯有神。
女娃死后,心中仍怀着对大海的怨恨与不甘。她觉得自己没有死得其所,于是化身为精卫鸟,日复一日地飞到发鸠山,衔来小石子和树枝,投向那片无情的大海。她一边飞,一边发出清脆的叫声:“精卫!精卫!”仿佛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也仿佛在诉说着不屈的意志。
人们看到这只小鸟坚持不懈地往返于山与海之间,感到十分惊讶。有人劝它:“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大海如此广阔,你怎么能填平它?”但精卫毫不动摇,它坚信只要自己不停止,终有一天能够完成心愿。
年复一年,精卫始终没有放弃。它用小小的翅膀承载着巨大的决心,用微弱的力量对抗着自然的伟力。虽然它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它那执着的精神却深深感动了后人。
“精卫填海”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只要心怀信念,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阻碍,实现自己的目标。
精卫虽小,志却宏大;海虽广,心更坚。这便是“精卫填海”最深刻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