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遂身退什么意思】“功遂身退”是一个源自《道德经》的成语,出自老子的“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取得了成就,就应该主动退下来,不居功自傲,也不贪恋权位。这是一种顺应自然、谦逊低调的人生态度。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 功遂 | 成功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 |
| 身退 | 主动退出权力中心或不再追求名利 |
二、出处与背景
-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背景:老子通过此句表达对功名利禄的态度,主张在取得成功后应懂得适时退出,避免因过度追求而带来祸患。
三、引申意义
| 方面 | 解释 |
| 人生哲学 | 强调知足常乐,不过分追求名利 |
| 领导智慧 | 在事业有成时,适时让贤,保持团队活力 |
| 历史人物 | 如范蠡、张良等历史人物在功成名就后选择隐退,被视为“功遂身退”的典范 |
四、现实应用
| 场景 | 应用方式 |
| 职场发展 | 在项目成功后,主动将工作交接,不抢功劳 |
| 家庭关系 | 在家庭中取得一定成就后,不居高临下,尊重他人 |
| 社会参与 | 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完成任务后不贪恋掌声和荣誉 |
五、常见误解
| 误解 | 正确理解 |
| “功遂身退”等于消极避世 | 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调节,强调适时退出而非逃避 |
| 只适用于古代 | 现代职场、家庭、社会同样适用,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 |
六、总结
“功遂身退”不仅是古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人面对成功与荣耀时应有的智慧。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取得成就,更在于懂得何时退出,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谦逊。这种态度有助于个人长远发展,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