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写的是谁呢】“功盖三分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八阵图》,全诗为: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句诗是杜甫对三国时期一位杰出人物的高度评价和惋惜。那么,“功盖三分国”究竟指的是谁呢?下面我们将从历史背景、人物贡献以及诗句解读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
“功盖三分国”中的“三分国”指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而“功盖”意为功绩超过、胜过。因此,这句话是在赞美一位在三国时代中立下赫赫战功、影响深远的人物。
根据历史背景和诗句内容,大多数学者认为“功盖三分国”指的是诸葛亮。他是蜀汉的丞相,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并在刘备死后继续辅佐刘禅,致力于恢复汉室、北伐曹魏。
虽然诸葛亮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但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在三国时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杜甫在诗中提到“功盖三分国”,正是对他一生功绩的高度肯定。
此外,也有部分人认为可能是“周瑜”或“曹操”,但结合“八阵图”的具体内容来看,更倾向于诸葛亮。
二、表格对比分析
| 人物 | 所属国家 | 主要功绩 | 是否符合“功盖三分国” | 依据 |
| 诸葛亮 | 蜀汉 | 辅佐刘备、刘禅;制定治国策略;发明八阵图 | ✅ 是 | 诗中明确提及“八阵图”,与诸葛亮密切相关 |
| 周瑜 | 东吴 | 赤壁之战指挥官;智勇双全 | ❌ 否 | 虽有功绩,但未达到“三分国”的整体影响 |
| 曹操 | 魏 | 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 | ❌ 否 | 诗中并未提及,且“功盖三分国”更强调辅助而非统一 |
| 刘备 | 蜀汉 | 建立蜀汉政权 | ❌ 否 | 主要是创业之主,非治国能臣 |
三、结语
“功盖三分国”最合理的解释是诸葛亮。他不仅在政治上治理蜀汉,还在军事上多次北伐,试图实现天下一统。杜甫在《八阵图》中借古抒怀,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也寄托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通过历史背景与诗句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这句诗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历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