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的得是什么意思】一、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的出处为《孟子·滕文公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怎么能算得上是大丈夫呢?”其中,“得”字在此句中表示“能够、可以”的意思,用来表达一种否定或质疑的语气。
在古汉语中,“得”常有多种含义,如“能够”、“允许”、“得到”等。但在这句话中,“得”并非指“得到”,而是表示“能够”的意思,与“能”相近。因此,“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可理解为“这怎么能够成为大丈夫呢?”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得”在该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出处 | 句子 | 解释 | 含义 | 用法说明 |
| 得 | 《孟子·滕文公下》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能够、可以 | 表示能力或可能性 | 用于疑问句中,表示对某种行为或身份的否定或质疑 |
| 得 | 《论语·雍也》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能、能够 | 表示具备某种能力 | 用于描述人物的特质或能力 |
| 得 | 《诗经·小雅·采薇》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获得、得到 | 表示获取、获得 | 用于描述物质或情感上的获得 |
三、结语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的“得”字,在此句中意为“能够”,带有强烈的否定意味,表达了对某人是否真正称得上“大丈夫”的质疑。理解“得”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得”在古文中是一个多义词,其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在学习古文时,应注重语境分析,避免望文生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