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孤诣是什么意思】“苦心孤诣”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非常用心、努力,甚至到了一种近乎执着的地步。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目标的坚定追求,还带有一种孤独奋斗、不为外人所知的意味。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苦心 | 费尽心思,用心良苦 |
孤诣 | 独到的见解或成就,指独自达到的高深境界 |
整体含义:
指费尽心思,独自钻研,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或达到某种高深的境界。多用于赞美他人在学术、艺术、事业等方面的专注与坚持。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清代文学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其学也,苦心孤诣,自成一家。”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定语使用 |
适用对象 | 多用于赞扬他人在某领域内的深入研究和独特贡献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殚精竭虑、专心致志、埋头苦干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浅尝辄止 |
四、典型例句
1. 他为了写这部小说,苦心孤诣地研究了多年历史资料。
2. 这位老艺术家一生苦心孤诣,终于在书法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3. 在科研道路上,只有苦心孤诣,才能有所突破。
五、总结
“苦心孤诣”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态度。它强调的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依然坚持自我、不断探索的精神。这种品质在学习、工作乃至人生中都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学者、艺术家,还是普通劳动者,只要具备“苦心孤诣”的精神,就有可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非凡的成就。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苦心孤诣”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理解并运用好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和对自身追求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