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的过秦论原文】一、文章总结
《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文学家、政论家贾谊所著的一篇著名政论文,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过秦论》上篇,主要通过回顾秦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分析其灭亡的原因,强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
贾谊在文中通过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肯定,指出秦朝虽然强大,但因其暴政、严刑峻法、忽视民生,最终导致民怨沸腾,迅速崩溃。他借古讽今,希望汉朝统治者能够吸取秦朝的教训,施行仁政,以巩固政权。
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逻辑严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反思价值,是中国古代政论文中的经典之作。
二、内容概要与结构对比(表格)
内容部分 | 主要内容 | 核心观点 |
开头 | 简述秦国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 | 秦国凭借地理优势、人才策略和军事力量逐渐强盛 |
中间 | 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帝制 | 强调秦始皇的功绩,但指出其手段过于残暴 |
转折点 | 秦二世继位后,政治腐败、百姓困苦 | 指出秦朝内部治理失败,失去民心 |
对比 | 与陈胜、吴广起义形成鲜明对比 | 强调“攻守之势异也”,说明秦亡于失德而非外敌 |
结论 | 总结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呼吁统治者施行仁政 |
三、原文节选(上篇)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北收匈奴,筑长城以拒胡。
>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然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故曰: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四、总结
《过秦论》不仅是对秦朝兴亡的深刻剖析,更是对治国之道的深刻思考。贾谊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提出“仁政”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文章结构严谨,论证有力,语言雄浑,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