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捉刀人原文及翻译】“床头捉刀人”是一个源自《世说新语》的典故,出自《魏晋风度》篇。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果断行动的人,尤其指在危急时刻能做出决定性举动的人。
一、原文内容
《世说新语·魏晋风度》中记载:
> “王右军(王羲之)见谢安,安问曰:‘君看何如人?’右军曰:‘举世无双。’安曰:‘此是床头捉刀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
王羲之(王右军)见到谢安时,谢安问他:“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王羲之回答:“举世无双。”谢安说:“这就是那个床头捉刀人。”
二、译文解释
- 王右军:即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 谢安:东晋名士,政治家,有“淝水之战”的功绩。
- 床头捉刀人:字面意思是“在床边拿着刀的人”,比喻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果断行动的人。
谢安说王羲之是“床头捉刀人”,意在称赞他不仅才学出众,更具备临危不惧、果断决策的品格。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世说新语·魏晋风度》 |
原文 | “王右军见谢安,安问曰:‘君看何如人?’右军曰:‘举世无双。’安曰:‘此是床头捉刀人也。’” |
意思 | 形容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果断行动的人 |
出处背景 | 东晋时期,士人之间互相品评人物的风气盛行 |
人物关系 | 王羲之与谢安,均为东晋名士 |
成语用法 | 多用于赞美某人在危急时刻表现英勇或果断 |
现代引申义 | 指那些关键时刻能担当重任、果断决策的人 |
四、结语
“床头捉刀人”这一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风骨和气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与评价标准。它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有趣故事,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勇气与担当精神的重要体现。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担当、敢作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