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什么意思】“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心里很想做某件事,但因为能力、体力或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无法真正实现目标。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时,虽然有意愿和热情,却因客观条件的制约而难以达成愿望。
“心有余而力不足”出自《论语·里仁》,原句为:“子曰:‘吾与点也!’”后人引申为一种心理状态,即一个人内心充满渴望和动力,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或外部环境不支持,最终无法完成所想之事。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学生想考高分,但学习方法不当;创业者有创业梦想,但资金不足等。
该成语强调了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不仅要具备热情,还要评估自身的实际能力和资源,合理规划行动路径。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出处 | 《论语·里仁》(引申) |
含义 | 心里有意愿,但能力或条件不足以实现目标 |
使用场景 | 描述因能力、资源或环境限制导致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 |
常见例子 | 学生想提高成绩但方法不对;创业者有理想但资金不足 |
引申意义 | 提醒人们要正视自身局限,合理规划目标与行动 |
情感色彩 | 带有一定无奈和遗憾的情绪 |
通过了解“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含义和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动机,从而在面对挑战时更加理性地调整策略,提升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