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之谓大丈夫的上一句是什么】“此之谓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儒家经典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它表达了对真正有志气、有担当、有原则的人的赞美。然而,许多人只知“此之谓大丈夫”,却不知其前一句为何。下面我们将详细总结这句话的出处、上下文含义,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此之谓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中的篇章。该篇主要讨论了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和行为标准,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原文如下: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句话的意思是:
- 居住于天地间最宽广的住所(指仁义);
-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地位(指礼);
- 走着天下最正直的道路(指义);
- 如果得志,就与百姓一起走这条道路;
- 如果不得志,也要独自坚持自己的信念;
- 不被富贵所迷惑,不因贫贱而动摇,不因威势而屈服;
- 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
二、上一句是什么?
根据原文,“此之谓大丈夫”的上一句是: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三句话构成了“大丈夫”的核心品质,即坚定、独立、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状态。
三、总结与对比
语句 | 内容 | 含义 |
富贵不能淫 | 不被富贵所迷惑 | 心志坚定,不为利益所动 |
贫贱不能移 | 不因贫贱而改变志向 | 坚守原则,不随环境变化 |
威武不能屈 | 不因强权而低头 | 拒绝压迫,保持尊严 |
此之谓大丈夫 | 总结以上三点 | 描述真正有操守、有气节的人 |
四、结语
“此之谓大丈夫”不仅是对人格的极高评价,也是中华文化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了解其前一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孟子的思想,也对现代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古人的智慧,也为我们在面对现实挑战时提供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