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欺暗室是什么意思】“不欺暗室”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虽原文中未直接出现“不欺暗室”,但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在独处时仍能保持正直、诚实的品格,不因无人监督而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
“不欺暗室”强调的是一个人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做到自律和自省。这种品质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高尚的品德之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慎独”的重视。
“不欺暗室”是一个形容人在独处时仍能保持正直、不欺骗自己的成语。它强调的是个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持道德操守,不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个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慎独”的高度重视,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欺暗室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虽未直接出现,常用于此意) |
含义 | 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正直、诚实的品格 |
引申意义 | 强调“慎独”精神,体现个人道德修养 |
文化背景 | 体现儒家思想中对个人内在道德的要求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评价一个人的诚信、自律和道德水平 |
相关成语 | 慎独、表里如一、问心无愧 |
通过理解“不欺暗室”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否有人监督,都应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做一个真正有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