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谦高义文言文翻译】一、
《李士谦高义》是一篇记载唐代人物李士谦高尚品德与仁义行为的文言文。文章通过几个具体事例,展现了李士谦在面对贫困、灾荒、他人困境时所表现出的无私帮助和宽厚仁爱的精神,体现了儒家推崇的“仁义”思想。
李士谦一生以善行闻名,他不仅自己节俭自持,还常常救济穷人,甚至在饥荒年间倾尽家财赈济灾民。他的行为不仅感动了乡里,也受到朝廷的表彰。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李士谦个人品德的颂扬,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与倡导。
二、文言文原文与白话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白话翻译 |
李士谦,赵州平棘人也。 | 李士谦是赵州平棘县的人。 |
少孤,性至孝,事母至谨。 | 他年少丧父,性格非常孝顺,侍奉母亲非常恭敬。 |
家贫,常以粥为食,不改其志。 | 家境贫穷,常常以粥充饥,但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
乡人有负债者,多不能偿,士谦辄为代偿。 | 乡里有人欠债无法偿还,李士谦就替他们偿还。 |
或问其故,曰:“人之困穷,非吾所能救,何忍坐视?” |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别人陷入困境,不是我能够全部救助的,怎么忍心坐视不管呢?” |
遇岁饥,出粟千石以赈贫乏。 | 遇到荒年,他拿出一千石粮食来赈济穷人。 |
乡人感其德,皆称其贤。 | 乡里人都被他的恩德感动,都称赞他贤德。 |
太守闻之,欲荐于朝,辞而不受。 | 太守听说后,想推荐他入朝做官,他却推辞不接受。 |
曰:“吾志在养亲,不愿仕宦。” | 他说:“我的志向是奉养双亲,不愿做官。” |
其高义如此,故世称为“李君子”。 | 他如此高尚的义行,因此世人称他为“李君子”。 |
三、结语:
《李士谦高义》虽为文言短文,但内容深刻,语言简练,生动刻画了一个重情重义、乐善好施的古代贤人形象。李士谦的事迹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典范,也为后人提供了如何在艰难环境中坚持仁义、关爱他人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