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壁其罪怎么解释】“怀壁其罪”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诗》曰:‘有物有则,民之秉彝也。’……《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今子为政,而弃百姓,是弃神也。夫怀璧其罪,不亦宜乎!”原意是指人拥有美玉,反而成为罪过的根源。后引申为因拥有珍贵的东西而招致灾祸。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怀壁其罪 |
拼音 | huái bì qí zuì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释义 | 因拥有珍贵物品而招致灾祸。比喻人因有才或有物而被嫉妒、陷害甚至受害。 |
近义词 | 人有祸心、因财生祸、怀宝自殃 |
反义词 | 安分守己、知足常乐、无欲则刚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因拥有财富、才能或贵重物品而引发的不幸后果 |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场景 | 例句 |
人际关系 | 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因太张扬,最终被人嫉妒,落得个怀壁其罪的下场。 |
历史典故 | 春秋时期,一些贵族因持有珍宝而遭权臣陷害,正是“怀壁其罪”的写照。 |
现代生活 | 在职场中,若过于显露自己的能力,也可能引来同事的排挤,陷入怀壁其罪的境地。 |
三、延伸理解
“怀壁其罪”不仅仅指物质上的拥有,也可以引申为精神层面的“拥有”。比如一个人才华出众、品德高尚,如果不懂得低调行事,也可能因被他人嫉妒而遭受误解或打击。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珍惜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也要懂得适可而止,避免因“怀壁”而“获罪”。
四、总结
“怀壁其罪”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提醒人们在拥有财富、才能或地位时,要保持谦逊和谨慎,避免因过度张扬而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它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